中國IDC圈8月19日報道,最近,根據(jù)相關新聞的報道,虛擬運營商的總用戶突破了1000萬大關。從表面上看來,虛擬運營商的的發(fā)展貌似步入了春天,但據(jù)了解,三大運營商里,中國聯(lián)通移動轉售用戶約為900萬,中國電信移動轉售用戶數(shù)約為100萬,而中國移動轉售企業(yè)則剛剛開始試商用,用戶量僅為10萬級。而三大運營商中,中國聯(lián)通在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并不客觀,依托中國聯(lián)通的900萬虛商又是不是真的可以風生水起呢?我們暫不做評論,靜待觀之。
虛擬運營商的發(fā)展狀態(tài)在很大程度上與基礎運營商密切相關?;A運營商為虛擬運營商提供通道,虛商在起步初期只需要做好服務即可。但是難免有人質疑,虛商的資費雖然合理,可通信質量有待提高。對此,虛商代表蝸牛移動的相關負責人回應,信號狀況不佳和虛商所租用基礎運營商的基站有很大關系,且這是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事情,需要和基礎運營商做好溝通,畢竟,基站的建設是需要多方面協(xié)調。
除此之外,虛擬運營商在發(fā)展的過程中還要面臨競爭的威脅。依托于三大運營商的虛商還要與看準機會,見縫插針,爭取三大運營商沒有覆蓋的每一個潛在的用戶。這樣的競爭顯然力不從心,以卵擊石。還有就是虛擬運營商自身的競爭,業(yè)界曾經預測,虛擬運營商最終存活不過兩三家。照這樣的形勢來看,虛擬運營商之間優(yōu)勝略汰的競爭還是很殘酷的。那么,虛商該怎樣救亡圖存,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了。
三大運營商雖然針對不同的用戶都有推出差異化的服務,但其差異化的服務群體相對來說還是多數(shù)的,所提供的服務也是比較標準化的服務。虛擬運營商要想真正的突出自身的特色,還需要在用戶身上下功夫,針對有特殊需求的用戶,做個性化、定制化的服務。對于用戶來說,也滿足了他們的特殊需求。這種策略的一個突出效果就是可以快速的綁定用戶,使其產生長期使用的心理訴求,從而培養(yǎng)用戶的使用粘性,最終真正的成為自己的用戶。
通信市場需要新鮮力量的進入來活躍,虛擬運營商雖然才剛剛開始,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,可能會度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艱難期。但是,只要市場有需求,就有虛擬運營商發(fā)展機會。具體未來發(fā)展如何,還需邊走邊看。
轉自:http://news.idcquan.com/tx/76298.shtml